《時代的摺痕》書評:向新聞特派員學工作態度;作者的意識形態與論述
一、前言:閱讀契機與對此書的期待
《時代的摺痕:特派員的秘密檔案》作者陳玉慧,是知名電影《徵婚啟事》的原著作家,她除了寫小說、執導電影,還曾任聯合報駐歐記者,此書揭密她在歐洲二十年的記者生活,分享在冷靜採訪、理性寫稿背後,千迴百轉的思緒與情感波動。
這本書是國中導師讀完後,特地拿給我讀的書。書中已有不少老師的畫記,搭配老師的畫記,我才發現我的重點和觀點與老師有很多不同。老師的重點多在事件及日期,我的重點則在作者如何面對這件事情,以及身為記者該注意的事情。這大概與我曾有意成為記者,並在中央社實習的經驗有關。當然,我更重視的是,我能從這本書獲得什麼成長?
此書作為陳玉慧記者的散文集,記者如何理解事件、解決問題、化解困難,如何描寫、敘述故事,還有切入點與口吻如何,是我關心的事情。
第二部分向新聞特派員學習工作態度,我將介紹三個故事及我從中學到的工作態度,第三部分則分享我對於此書的看法、評論,第四部份是結語。
二、《時代的摺痕》向新聞特派員學習工作態度
1.〈遇見冰島女總統——魏笛絲〉: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國家安全重於個人榮辱
冰島總統魏笛絲,又譯作維格迪絲,是冰島第一位女總統。作者形容魏笛絲是典型的北歐美女,金髮碧眼,為人親切,具幽默感,受到人民的愛戴,但某些政治觀點過於樂觀天真,對台灣和中國的兩岸關係太不敏感。
這則故事起於一小段對話。作者問魏笛絲是否歡迎李登輝總統訪問冰島,魏笛絲爽朗地回答,冰島歡迎任何人前來私人訪問,樂意與李登輝會談。
然而隔天訪談見報後,冰島總統府辦公室卻發出聲明,否認曾說歡迎李登輝到訪,還說作者的英文不好,聽錯了。
但事情哪有那麼簡單?原來報導甫刊出,魏笛絲便遭中國駐冰島大使親自抗議,說魏笛絲的發言嚴重影響中國內政,將影響中冰關係。
作者急著為自己平反,也有證據證明自己無誤,卻遭同仁阻止。因為此時中共解放軍已將大批飛彈對準台灣,我們禁不起戰爭爆發的危險。
於是就吞下了。專業被質疑是常人很難吞下的侮辱,但在老闆要求及國安考量之下,作者不得不吞下。在捍衛新聞專業及守護個人榮辱之前,要先保護自己的國家。
而我正在國中服務,我的工作沒有保衛國家那麼偉大,看完這則故事,我能提醒自己的是,正如台灣禁不起一場戰爭,孩子的成長禁不起一份冷漠。老師也常感到無助、也怕受傷,我常怕孩子不領情,就給予相比我原先想付出的更少的關心。我不是個性情中人,孩子不理會,傷害的不是我的感情,是我的尊嚴。
但孩子不需要好強冷漠的老師,需要陪伴左右的溫暖明燈。我已比原先的我溫暖了許多,讀完這個故事,我更堅定認為放下面子與尊嚴,才能成就真正偉大的故事,那更偉大的故事是孩子未來的人生。我還需要一段完整的蛻變。
2.〈夢斷北國〉:不害怕「殊」途,還能更上層樓
夢斷北國的北國,是聖誕老公公的故鄉芬蘭。台灣媳婦傅玉秀在這裡殺死了她的三個孩子,自己自殺得救,法院判她終身監禁。
作者為了瞭解這起慘案背後的故事,主動寫信給正在獄中服刑的傅玉秀,從此書信往返了三年。其中,傅玉秀告訴作者,她懷疑獄方在她的食物裡下毒,還說她被獄友排擠。
因此,打算將傅玉秀的故事寫成報導的作者,決定親自探視,才發現事情並不如傅玉秀所說的那樣。獄吏並未下毒,也未強迫傅玉秀吃抗憂鬱藥。而獄友的排擠,應是傅玉秀自己邊緣自己。
但作者同情傅玉秀,認為傅玉秀情非得已。在陌生國度,不了解當地法律,遭遇婚姻失敗、丈夫背叛、孩子被帶走,傅玉秀無力對抗丈夫和政府,傅玉秀別無選擇。
我當然不覺得傅玉秀別無選擇,因為殺害孩子本來就不該在選項之中。且居住了十年的國度,怎麼還能算是陌生國度呢?但我也同情傅玉秀在殺害孩子之前的遭遇,如果當時傅玉秀有所依靠能安定情緒,並獲得更多協助,結局大概就不一樣了。
作者最後未將這則故事寫成報導,她寫道:「我發現自己無法將傅玉秀的故事,只當作一則獨家新聞來處理。我同情傅玉秀,但這與報導是兩回事。」
「做為一個新聞記者,我必須警惕自己,不要追逐新聞,而忘了人的價值,所謂獨家新聞的重要性應該低於新聞事件人的生存價值。」
這兩段話讓我思考:哪些事件該寫成報導?哪些事件不該寫成報導?哪些事件不該寫成報導,但值得被寫成故事?
我想,不報導,或不報導但寫成故事,便是保護當事人的兩種方式。
報導是客觀的,因為無法決定閱聽者如何解讀客觀事實,於是只要事件是私人案件,不涉及公共利益,民眾知的權利受到限縮,記者就能夠主觀選擇不報導,保護當事者。
但當案件有思考及辯論空間,埋藏不寫就可惜了一則能帶給眾人啟發的故事。因此,記者蒐集更多當事人主觀素材,將報導寫成故事,溫度和情感能擴張人的包容力,而包容能使我們試著去理解更多不同,這就是報導文學。
這篇〈夢斷北國〉就是報導文學,是我心中所謂報導的昇華。沒寫成報導,卻寫成了報導文學,告訴了我,被夭折的工作,可以另一種方式呈現。不害怕「殊」途,殊途同歸,甚至更上層樓。
同時,我也回過頭想台灣的新住民現況:台灣對新住民夠友善嗎?台灣是否有足夠的資源支撐新住民家庭帶來的文化摩擦?是否使新住民朋友了解台灣的文化和法律,知道保護自己的方法?而當他們無助的時候,不知怎麼尋求幫助的時候,我們能如何提供協助呢?
3.〈連戰失蹤了〉:怎麼尋找家人,就怎麼尋找連戰
1996 年,連戰和他的一行團員,在甘迺迪機場與外界失去聯繫。那幾天,擔任歐洲特派員的作者,關注的是會被歷史紀錄的大事:南韓前總統全斗煥被法院判處死刑,第五十屆聯合國全體會議通過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但,此時,出訪多明尼加的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連戰,卻在過境美國時,下落不明。
作者不明白,連戰的行蹤有什麼重要的。但這是上級派給她的任務,她必須找出連戰的下落。
該怎麼做?
作者打了無數通電話,意圖找到連戰的行蹤,卻得不到任何回覆。於是作者就想:「如果我真的是連戰的親人,我失去他的蹤跡,我如何找到他?」當時手機尚未盛行,「如果有急事找不到旅途中的家人,他們該怎麼辦?」
這兩句反思,點醒了我:原來有時我們對工作不上心,無法突破困境,是因為我們不覺得它足夠重要。如果我們用看待生命中最重要事情的態度,去面對我們不覺得那麼重要的工作,那麼或許就能得到好的成績。畢竟,再怎麼不重要的事情,也沒有人會希望搞砸,再怎麼不重要的工作,我們也都渴望得到肯定。
知名電影《穿著Prada 的惡魔》有句經典台詞:「你覺得不重要,不代表你可以不盡全力。」
我很欣賞作者的工作態度。心裡覺得不重要,但不推辭、不排斥,把它當成重要的事去做。最終果然有出乎意料的結果。作者查出下落後,不僅獲得了一萬美元獨家報導獎金,還得知原來這是一場保密到極點的「秘密外交」,連戰將到烏克蘭基輔大學接受榮譽學位,並接受私人訪問,會晤烏克蘭元首。
我們認為不重要,可能只是因為還沒發現它的重要。與其用力對抗,不如用心完成。
三、《時代的摺痕》讀後評論
本書的出版在 2014,聽起來不遠,但時代及科技的變化誠然快速,作者自序中提及的:電視上無新聞、無國際新聞,國際新聞時代已經隕落、平面媒體甚至要消失,等等觀點,已然過時及落後。
1. 論述前後矛盾、斬釘截鐵
我不諱言,此書一開始並沒有帶給我太大的好感。主要原因在於論述有些前後矛盾,而且過於斬釘截鐵。就舉一個從自序中就能看見的例子(先不談作者的言論是否為真):
「離開第三個情人,我不會後悔。但讓我驚愕的是,一年多前,我移居台北長住,卻發現此地並沒有新聞,更別提國際新聞,電視甚至從來不報導國際間發生什麼事。走遍世界,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現象,這是什麼國度?讀者不需要國際新聞?不需要新聞?八卦充斥,名嘴當道,但從來沒有人在乎真正的新聞,什麼是真正的新聞?
我任職特派員這二十年,正值台灣從一再要走出去的九0年代,一路到因反服貿條例而走上街頭的今天,台灣仍未走出去。沒有,台灣一點都沒有走出去,反而比以前更封閉更鎖國了。從前報社在世界各地有五十個據點,現在只能負擔兩、三個,我幾乎是末代特派員。台灣最輝煌的國際新聞時代已經預落了,平面媒體甚至要消失了。
在這個資訊氾濫的網路時代,人人都在寫新聞,但正因為對內容的饑渴,我們比任何時代更需要新聞,我們需要更有質地,更有趣味,更有遠景的好新聞。當然,正因為我有這麼多年的新聞寫作經驗,我不會隨便使用「我們」這兩個字,因為我也會問:我們是誰,誰代表我們?我不認同許多人為「我們」代言。我只能說,我自己期待更多更好的新聞,我也期待一個新的新聞時代。」
「此地並沒有新聞」的「此地」是指台灣還是台北?如果無新聞,那麼後面怎麼又說「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人人都在寫新聞」?
「從來沒有人在乎真正的新聞」,所以聘請她擔任特派員的老闆不在乎真正的新聞?所以作者自己不在乎真正的新聞?
這段言論似乎抹滅了許多新聞人的心血。或許很多人不在乎,但並非完全沒有人在乎,或許國際新聞很少,但並非完全沒有國際新聞,又何論沒有新聞?
2. 女性刻板印象與星座迷信
此外,作者行文背後的意識形態及觀點也常讓我感到不舒服。
例如寫末代港督彭定康的文章〈揮別香港時,你會說什麼?〉中,有句話是:「優雅、字正腔圓的牛津英文,適切合宜的應答。他果然是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金牛座。」
又如寫尹清楓上校的〈他們殺死了尹清楓〉中寫道:「因為太陽水平與冥王星獅子對沖一百八十度,有時無法接受別人的意見,過於相左時,他會全力反擊,並捍衛自己,情況更極端一點,他的反應會有點歇斯底里。」
還有,寫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站在世界頂端的東德灰老鼠〉,作者懷疑梅克爾愛看足球可能是個政治手段:「足球場一般是男人的場域,如果由丈夫陪伴,未免使得自己太像配角。不過也沒人知道,或許她的教授先生其實是她最忠誠的顧問,又或者他自己對足球沒興趣?」
這三段文字好像在說女人不能了解足球、星座對人的言行舉止具決定性因素。當然,這是因為我自己身為女性,而且不信星座,所以特別敏感。
3. 文筆引人入勝,工作態度令人敬佩
但我也不得不說,作者很會寫故事,雖然很多故事對我而言並不新,但我仍能津津有味地讀完。輕快明朗的故事節奏,很快地提點事件的重點,卻又不讓人深陷沉重的情緒之中,還能一邊欣賞作者的文章布局及遣詞用字。
四、結語
此書沒有冗長的敘事及複雜的政治,只有毫不拖沓的故事節奏和簡潔有力的文字,能讓稍微沒那麼有耐心的讀者,花少少的時間,在短短的篇幅裡,了解影響歷史的重大事件。作者的工作態度及反思,也是我們在閱讀中可畫記、學習的部分。
這本書我推薦給國際新手,也推薦給對新聞業、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們、中學生們。
【書名】時代的摺痕:特派員的祕密檔案
【作者】陳玉慧
【出版】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4 初版一刷
時代的摺痕 |
更多書評筆記:
《傷心咖啡店之歌》知識分子的頹喪與作繭自縛:關於讀書我們做錯了什麼?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