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國文】孟子〈王道之始〉重點詳述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以凶年救災為例,向孟子詢問:「為何我比別的國家更盡心盡力治國,國家卻沒有更加富強呢?」
我覺得很好笑,梁惠王這段話很像情侶吵架,可能女孩在氣男孩總是不接電話,於是男孩就試圖安撫女孩,帶她去吃甜點,跟她道歉說自己不是故意不接電話,只是不習慣開響鈴。然而,就算這次女孩成功被安撫,氣也消了,但往後的日子裡,兩人的關係還是沒有變更好。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最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女孩真的只是在氣男孩沒接電話那麼簡單嗎?女孩氣的是男孩的不在乎,以及擔心男孩可能出了意外。但男孩不懂,就算女孩已經告訴男孩好多次自己生氣的理由,男孩還是不懂這有什麼好氣的。
根本的問題沒解決,還是會再吵架,循環往復吵著相同的事。想要不吵,可以假裝不在乎,但壓抑的情緒總有一天會爆發。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根本解決問題,不管根有多難治、把問題攤開來討論有多難堪,治根才是長久之道。
所以梁惠王錯在「治標不治本」,卻以為自己用盡心力,殊不知這個糧荒,只是腐根分支中的其中一支壞葉,讓人民有得吃但還是沒有讓土地長出食物,解決了糧荒,土地卻依然貧瘠,民不得自給自足,糧荒總有一天會再次發生。
那麼土地為何會貧瘠?因為這是「戰國」時代,顧名思義一直在發動戰爭,人民沒能隨著季節栽種植物,沒有「對時」的結果,就是沒有稻糧、沒有木材、沒有肉可吃。
孟子深知這個道理,但孟子不能直批梁惠王:「都是你,都是你,一直發動戰爭,所以才會有糧荒!」孟子得顧及他人顏面,尤其對方還是高高在上的君王。然而,戰爭有錯在先,不能不提及戰爭所害甚大,於是孟子繞了個彎,先不說戰爭的不好,反而是以梁惠王好戰來比喻。
❗生難字詞:
河:黃河
加:更加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矣!」
「惠王,士兵畏戰而逃,跑了五十步的人嘲笑跑一百步的人膽子小,你覺得如何?」
「當然不行,沒走一百步,逃了五十步,一樣是逃!」
孟子透過梁惠王最愛的戰爭來說明不論是小壞還大壞,本質都是壞,讓梁惠王自我警醒:雖然有施恩惠,但依然發動了戰爭,雖不是一百分的庸君,但也做到了五十分的不仁。而不管是做一百分的不仁還是五十分,都是不仁,就像逃五十步和逃一百步,一樣都是逃。
這是一個很好的比喻方法,不直接指明對方的過錯,使對方心裡舒坦,卻又能讓對方反省。
不過這種方法也是因人而異,悟性要夠,否則鴨子聽雷。另外,任何建議,都要在對方真的有心想改進,說才有用。
❗生難字詞:
填然:狀聲詞,鼓聲
曳:拖
直:只是、不過是
曰:「王知如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於是孟子開始告訴惠王,本質才是最重要的,你想要國家好,先得讓人民過得好,你想讓人民過得好,就得先讓人民吃飽。
那如何讓人民吃飽?孟子提出了永續發展、把握農時的概念,直接告訴惠王實施的方法:到了耕作的時節就讓農人去工作;捕大魚放掉小魚,讓魚種能不因過度捕撈而滅絕;草木凋零時再去伐木,以免破壞森林環境。
如此一來,土地與資源便生生不息,生者有得吃住,死者也有木材能安葬,這就是王道的開始,這就是行仁政的第一步,為了國家富強,也為了人民安康,因為沒有安康的國民,就不會有富強的國家。
孟子層層推理,運用排比、層遞,增加說話的氣勢,增強說服力,也暗示梁惠王,現在的做法並不對。
但沒有土地怎麼耕種?沒有漁船怎麼捕魚?有得吃也要有得穿,才是真正的安康。於是孟子繼續說:
❗生難字詞:
勝:用盡。勝食,吃盡;勝用,用盡。
數罟:細密的網
洿池:池塘
養生喪死:奉養生者,安葬死者。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無失其時、勿奪其時,就是前面提過「把握農時」的概念,這裡要特別討論的是藍字、紫字和綠字的部分,我們先討論綠字:五十者、七十者。
1. 為什麼五十歲才能穿絲綢?七十歲才能吃肉?
其實,這裡的五十者、七十者不真指五十歲、七十歲,而是泛指老人,若人活百歲,五十是一個中界點,「五十始衰」,而古代社會不如今日富裕,當時生產力差,社會普遍貧窮,在那樣貧瘠困苦的環境下,活到七十歲相當不容易,「人生七十古來稀」,因此古代社會非常尊敬老者,若有多出來的資源就會優先給長者使用。所以說,這段話的意思不是五十歲可以穿絲綢,七十歲可以吃肉,而是有衣服先給老人穿,有肉先給老人吃。
所以我們又可以知道,孟子那個時代的社會百姓普遍是飢餓的,孟子要解決的不僅僅是遊民、獨居老人等少數社會弱勢的問題,而是廣大百姓的問題,因為廣大百姓都是弱勢。
2. 為什麼種桑樹呢?
桑樹有許多用途,像是枝幹可製作拐杖、馬鞭、木屐等等,桑葚可以吃。而孟子想說的是種桑養蠶,養蠶有蠶絲,蠶絲能夠做衣服,五十者才有帛可以穿。
3. 那麼,五畝之宅、百畝之田指的是什麼呢?
井田制度在春秋戰國時代瓦解,各諸侯國發展自己的土地制度。春秋時,魯國實施初畝稅,齊桓公廢除井田;戰國時期,衛國李悝創什一稅,出租土地給農民,並以土地獎賞有功戰士。最有名的是秦國商鞅變法,明令「廢井田、開阡陌」,鼓勵開墾荒地並准許土地自由買賣。這些制度,推動了土地私有。
土地私有提高了生產力,卻也加速土地兼併,貴族雖沒落,但產生大批地主富豪,沒有了貴族卻出現了大商人,社會財富依然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貧富不均情形仍舊嚴重。
於是孟子呼籲恢復井田制度,五畝之宅、百畝之田就是井田制度的一種,讓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田可以耕種,公平劃分土地,「夫仁政,必自經界始。」孟子是這麼認為的:照顧好每個農民,滿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就是仁政。
❗生難字詞:
豚:豬
彘:小豬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肌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先養民再教民,滿足了人民基本需求之後,接下來就是教育。孟子說有恆產而後有恆心,飢寒起盜心,人民肚子餓談什麼堅定的心志呢?要堅定心志也得先活下去。沒有生活需求的困難,就要自我要求,避惡行善,而後來談教育。
孟子十分注重學校教育,「謹」一字便能了然。謹庠序之教,說的是學校教育要嚴謹、謹慎地辦理,而學校教育要教什麼呢?教「孝悌」,而且要「申」之,再三叮嚀教誨。
孝悌是儒家以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孝是孝敬父母,悌是尊敬兄長。古代的確有尊老的傳統,但這裡我們能把它做另外一種解釋--尊重。對任何人都尊重,就算理念不合,也是尊重。換作今天,不只是我們要尊重長輩,長輩也要尊重晚輩,人與人相處不分長幼,相處就是關係的維持,互相尊重是人際互動最基本的態度。
家,是我們訓練自己成為一個好人最一開始的地方,從改善與家人的關係開始,把自己最小的生活圈顧好,才能擴大發展。
由此可知,孟子的教育注重「根」的形塑,把根扶植了就不容易長歪。品德修養就是根,奠定了往後的行為發展。修養,不是智商,是情商,不是你能賺多少錢,而是你能付出多少。五十者衣帛、七十者食肉,在物資缺乏的時代,人民生活皆不易,願意將衣服、糧食讓出來給不事生產的老人吃,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事。
因此,人民素養至關重要,舒服和諧的生活環境是所有人民都追求的樂土。一個國家要好,不只有領導者要好,人民好不好相處、社區風氣抑是我們在搬家、移民時會考慮的重點,畢竟千金難買好鄰居。
一個國家的人民不僅衣食無缺,還個個有品德修養、有同理心、懂得禮讓,這個國家大概能算上理想國了吧!
但我們也都知道,讓每個人都溫飽、讓人民都能受教育,是多麼困難的事。因此,我們不免質疑,孟子的仁政是否過於理想?仁政的效果是否被孟子過譽了?如果仁政真那麼好,為什麼大多數的國家都做不到呢?
還可以再多思考一些,現代那些貧困國家的政治制度及領導人是否都未行仁政?現代又有哪些國家符合孟子仁政的標準?而這些符合仁政標準的國家,真的全民溫飽、人人有涵養嗎?
❗生難字詞:
庠序:學校
申:再三教誨
般白:斑白
負戴:負,背上揹物;戴,頭上頂物。
黎民:一般百姓
王:動詞,稱王天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先不管豬狗吃人的食物對牠們健不健康,或是憑什麼豬狗就要吃得比人差這類的問題,這裡要說的是社會的貧富差距。從今日的觀點來看,這也一點都過時。
很多人家裡都有養毛小孩,像我自己養貓,我的貓吃肉、吃魚,我家當天晚餐煮什麼肉,貓就跟著吃什麼肉,每天吃得很飽。但走出門外,卻有很多遊民在餐廳外等廚師丟出來的廚餘,翻垃圾桶找食物過活。
台灣的情形已經比其它國家好很多了,但還是隨處可見貧富差距。
貧富差距自古皆然,政府無法拉近貧富差距,但在這荒年,政府不懂得節制飲食,不懂得開糧倉救濟飢餓的百姓,這就是政府的錯了。
就像今年初爆發新冠肺炎,美國未提早呼籲民眾戴口罩,低估新冠肺炎的感染力,甚至對這新型流行病不以為然,後來超過兩百萬人確診,超過十一萬人因病過世(至今),川普能說:「不是我的錯,都是新冠肺炎的錯」嗎?不行。這就像你拿刀刺死了人,說不是你的錯,是刀子的錯一樣荒謬。
很多事情是不能掌控的,但你可以決定你的刀子要往哪個方向去,政府也一樣。政府不能決定結果,但能決定事情的走向,這就是我們為什麼需要政府,我們希望他們能為我們做最專業且可靠的抉擇。
我們當然可以怪罪年歲,怨恨上天,但這只代表你是個沒有責任感的人,把一切責任推卸給無法控制的變因,好像也告訴廣大百姓,其實你也無能為力,因為你就是個沒有影響力的人,你的作為不作為,都不會影響結果。若是如此,有誰願意跟著你、歸順於你呢?
不要怨天,把責任扛起來,讓人民知道你能對抗困境,能帶給人民好的生活,那麼人民自然就會歸順,國家也自然會越來越龐大。
❗生難字詞:
食人食:吃人的食物
檢:約束、節制
塗:塗,道路
莩:餓死的人
罪:怪罪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