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電影版本比較——2011 絕望,1996溫暖
《簡愛》電影共有四個版本,1944、1970、1996 和 2011,網路沒有太多版本間詳細的比較,這使我當初在挑選要看哪個版本時有些苦惱,所以每個版本都看。這系列文章沒有要討論太多女性主義、宗教意義、文化背景,只是單純比較各版本的拍攝、角色塑造差異及各自的特色。以下從年代最近的開始談起。
下文中提到的角色:
簡愛 Jane Eyre 女主角
羅切斯特先生/羅先生(懶得打字)/愛德華 Mr. Rochester 男主角
聖約翰 St. John 收留簡愛的牧師,後來向簡愛求婚
鄧波老師 Ms. Temple 簡愛在孤兒院唯一和善的老師
海倫 Helen 簡愛在孤兒院的朋友
理查梅森 Richard Manson 羅先生元配貝莎的哥哥
貝莎梅森 Bertha Manson 羅先生的元配
格蕾絲 Grace Poole 照顧貝莎的傭人
~以下內容故事情節敘述簡略,建議讀過簡愛原著小說又看過電影者再進入~
《簡愛》2011
用插敘法說故事
2011 版本的《簡愛》運用插敘法來講述故事。故事從簡愛被牧師聖約翰收留開始,簡愛在聖約翰家休養及工作時,不時回想起過去的日子--舅媽的監禁、慈善學校的虐待、死於肺結核的朋友海倫。最長一段的插敘,時間跳回到在羅切斯特先生家擔任家庭教師的日子,與羅切斯特相識相愛的故事。
絕望內斂的氣氛與人設
2011 版本的《簡愛》是絕望的,整體色調灰暗,角色們幾乎沒有笑容,對話很少。這點做得很好,角色的肢體語言和台詞、氛圍是一致的。
電影開場,是簡愛在風雨交加中急切地奔跑,跑了好幾分鐘,四周荒無人煙,臉色驚慌蒼白,急得像被追殺一樣。後來蒼白無力的簡愛被牧師聖約翰收留,牧師問她需要什麼幫助,簡愛喘著氣說:「要躲起來。」
一開始不明白簡愛是在跑什麼、急什麼,還跑那麼久⋯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段是簡愛在婚禮前發現未婚夫羅切斯特先生有元配,難過生氣而出走。但知道了之後,更覺得這段的演出有些小題大作,也不符合簡愛在這部作品中的人設。
羅切斯特先生是愛簡愛的,在電影中,羅切斯特先生也沒有在婚禮後威脅簡愛不能走,只有請求她留下。而簡愛是自由的靈魂,她既能決心拒絕,又有何畏懼?如果要說是怕羅切斯特先生找上門,不想和羅切斯特先生和好,自己躲好就好了,也沒必要跑得像被鬼追。
這個版本中,刪除了原著裡孤兒院和善的鄧波老師,和照顧羅切斯特先生元配的格蕾絲女士。鄧波老師算是簡愛成長過程中的貴人,在惡毒環境下不可多得的溫暖依靠,而 2011 版本將其刪除,我認為具有雕塑簡愛在這版故事中冷靜、獨立、善於察言觀色、行事謹慎的作用。
女主角簡愛在這版本中是被動且沉著內斂的,她大部分時間都是戒慎恐懼,總是緊抿著嘴唇,別人和她說話,她才會回個一兩句,且不會主動開啟話題。簡愛難得露出笑容,是羅切斯特先生摘花送她那段。羅切斯特先生在庭院裡摘了花插在簡愛梳得整齊緊密的金褐色髮上,簡愛緊張得不敢有所舉動,找藉口羞澀地離開,進了房子後,靠著牆喘息,拿下髮上的紫色小花反覆撫摸,臉上這才泛起一絲甜蜜的笑容。
角色會不會笑、開不開心,不是台詞說得算,而是觀眾有沒有感受到。看到這一幕,有句話從我心底飄出來:「簡愛啊,你終於笑了!」
而男主角愛德華羅切斯特在這版中,屬於冷酷型,話不多,偶有暴躁,不過不會隨便翻臉、摔東西,算是各版本中情緒掌握度較好的愛德華,這點我欣賞。他情感非常豐沛,但已經比其它版本收斂很多。
羅切斯特先生的浪漫告白
羅切斯特先生在簡愛決心要離開時那段詩化的告白,是簡愛故事的一大看點。那段告白的大意是這樣的:就像有一根弦繫在我們的肋骨上,如果你離開去愛爾蘭,那根弦就會斷,而我的心會流血。
這段浪漫告白,小說摘錄原文如下:
It is as if I had a string somewhere under my left ribs, tightly and inextricably knotted to a similar string situated in the corresponding quarter of your little frame. And if that boisterous channel, and two hundred miles or so of land come broad between us, I am afraid that cord of communion will be snapt; and then I've a nervous notion I should take to bleeding inwardly.
我自己對這種誇張的譬喻無感,甚至還有些反感,男人耍耍嘴皮子,不用太當真。然而,簡愛是聽信了。
驚喜的轉折,情節急轉直下
值得一提的是,2011 版本對於羅切斯特先生元配貝莎的安排,在這版本電影的前段,幾乎沒有伏筆,理應是伏筆的密室和意外訪客理查梅森,電影都沒有過多著墨,直接在羅切斯特先生和簡愛的婚禮上給個驚喜的轉折:理查梅森拿著資料出現在教堂,證明羅切斯特已婚!
這個安排讓我很驚豔,整個羅切斯特家族裡的人員都不知道貝莎的存在,沒看過簡愛故事的觀眾也不知道。初看電影,或許還會有人猜想那個密室裡藏的是隻野獸!這個轉折非常震撼。只是管家掌管這老房子那麼多年,竟不知道密室裡有住人,而羅切斯特先生也不常回家,不禁令人懷疑,貝莎到底是怎麼活下去的?
佳句分享
此外,在 2011 的版本中,我很喜歡在孤兒院階段,海倫和簡愛說的話:
Life is too short to spend in nursing animosity.
人生苦短,不要滿心怨恨。
她不是說人生苦短,及時行樂,而是說不要懷著怨恨。蠻警示人心的。
《簡愛》 1996
開放溫暖的氣氛與人設
1996 版本的角色較接近原著中的設定,簡愛主動、多話、喜怒形於色,不那麼社會化,而羅切斯特先生尖銳、暴躁但能透露出一絲友善。
1996 版本的《簡愛》是溫暖的,它保留了鄧波老師的角色,且刪除了聖約翰牧師一角,結局則是王子與公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在氛圍塑造上,此版本的室內裝潢繽紛、飽和度高,也常有陽光照射入屋的畫面,室外則有繁花錦簇、春意盎然的景色。
保留鄧波老師、刪除聖約翰牧師對於此版本塑造簡愛的個性有著良好的作用。鄧波老師讓在孤兒院受院長帶頭排擠的簡愛有人關懷,有靠山就更能無懼地做自己,因此這版本中的簡愛少了恐懼的神情,更為自信、勇於表達,也會主動對人微笑。
刪除聖約翰牧師則讓簡愛沒有受到身為女性被男性霸權的壓迫,不必因為表現友好而被吃豆腐,這是幸運且幸福的。在原著中,簡愛逃離羅先生家後,暈倒在聖約翰牧師門口,被聖約翰收留。後來身無分文的簡愛接收到來自叔叔的遺產,基於感激之情及對於擁有兄弟姊妹的渴望,簡愛將遺產分給聖約翰及他的姊妹,爾後聖約翰卻向她求婚。聖約翰沒有強迫簡愛答應婚約,但這舉動極其莽撞且令人騎虎難下。簡愛先前已說明白了自己想要兄弟姊妹,所以分財產給聖約翰,喚聖約翰哥哥,聖約翰卻反過來求婚。如今朋友、家人都當不成了,簡愛更失去了四分之三的財產。
注重男女主角的互動
也因此,1996 版本的《簡愛》可說是簡單的浪漫愛情故事,在情節的安排上,更多著墨於男女主角間的互動,像是在路上遇到返家的羅先生、在橋上素描羅先生、晚宴上的互動等,而簡愛面對各種困境的糾結、突破與成長,並不是這版本的重點。
情節與線索連貫性佳
值得注意的是,1996 版本情節與線索的連貫性表現得很好。像是男女主角握手的場景就出現了很多幕,明顯是刻意安排,但這的確增加了失明的羅先生摸到手就能認出簡愛的合理性。這點在 2011 就沒表現好。在 2011 版本中,男女主角沒見幾次面,甚至沒啥肢體接觸,但羅先生不用聽、不用看,光是摸到手就能認出簡愛,實在非常弔詭。摸過那麼多次簡愛手的 1996 版本羅先生,都要靠聽到簡愛的聲音、摸到簡愛的身體,最後才撫摸簡愛的手確定了,2011 版本的羅先生只有摸到就可以?
連貫性表現佳的地方還有在電影前段,簡愛在教愛黛兒畫畫時,提醒她:The shadows are as important as the light. 羅先生聽到這句話,便反問簡愛:「你真的相信陰影和光同等重要嗎?」簡愛回答:「是的。」這樣的呼應不只是情節、對話上的趣味,同時也隱含了兩人情愫的萌芽。這段對話意味著,羅先生和簡愛兩人刻苦卻不為人知的陰暗面都將被彼此接納。
選角較為年長
另外,不影響情節及觀看體驗但可以討論的是,這版本的選角較為年長。在 2011 版本中看不太出來男女主角的年齡差距,1996 版本則很明顯羅先生年長簡愛很多歲。這更符合原著的設定,也能呼應管家在簡愛決定嫁給羅先生時的提醒:「你太年輕了。 」此外,Richard Manson 在此版本中也是個中年大叔,這在他一出場時讓我有點驚訝,因為在 2011 版本中,Richard 是個扁身的小鮮肉。
題外話
最後,題外話,1996 版本的開頭很像鬼片,忽遠忽近、旋轉鏡頭,飽和度極高的色調,讓我以為這個版本抓住原著中的 Haunting House 發揮了。
總結:2011 絕望,1996 溫暖
簡單來說,2011 版本較為陰鬱,是女性成長電影。女主角較為沉著緊繃,反轉情節令人驚訝,演員較年輕,但影片前後的連貫性比較不足。1996 版本是較為溫暖,是浪漫愛情電影。女主角較為倔強自信,影片連貫性較強,但較少著墨女主角如何獨自面對困境。
簡愛 2011 從海報設計可看出,此電影以簡愛個人經歷為主。 文案中「勇敢追愛,活出真我」,下得非常精準。 |
簡愛 1996 也是從海報就能看出, 這版本就是浪漫愛情故事 |
延伸閱讀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