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Q 問題背後的問題》讀書心得:3個你該學習的人生態度——擺脫受害者心態,拿回事情主導權
問題背後的問題有三大核心指導原則,這三個指導原則綜合在一起就是 由自己擔起解決問題的責任, 去思考自己該如何改變現況,並付諸實際行動。 三大指導原則如下: 一、以「什麼」或「該如何」來發問,而非為什麼、什麼時候、誰 二、包含「我」字在內,而非他們、我們、你、你們 三、重點是行動(Action) What can I do? How do I do? 綜而言之,就是不怪罪別人、不檢討別人,而是去想自己能夠為現況做些什麼、改變什麼。 以下提出本書中三個對我較有啟發的概念,分別是 受害者心態、主人精神、言行合一, 最後「異見」的段落,則提出自己對本書的其它意見。 一、受害者心態 受害者心態指的是,一個人遇到壞事,第一個想法都是覺得自己被環境害、被周圍的人害,不被幸運之神眷顧,很衰。這種人最大的特徵就是 常問「為什麼是我?」 只會提出問題,而不會去解決。 作者告訴我們,這 種負面的、無助於改善現況、缺乏行動力的問題,就是「爛問題」、「錯誤問題」。 因為問這種問題的人,並沒有真的想要去解決問題,他不想為情況做出任何改變、犧牲, 他不會做出任何行動,而是希望別人來做。 作者的例子 「顧客到底什麼時候才會讀菜單?」若希望顧客快點讀菜單,其實只要拿菜單過去給客人,並向他介紹菜單就行了,但問出這種問題的人,只會問出這種問題後,站在旁邊乾等。 我的例子 當時我在國中當老師,座位隔壁的老師跟我年紀差有三十歲,共事了兩個多月,她完全不記得我的名字。她很怕風沙,總要把辦公室的窗戶和門都關起來。有趣的是,她都是叫學生去關。 某天,我正收拾東西要去上課,她叫住了我:「小朋友,你要去上課了嗎?可以順便把前門關起來嗎?風很大。」 我愣著,超級不爽,除了叫我小朋友以外,我跟她位子就在隔壁,她走去前門的距離和我走去的距離差不多,她為什麼不自己走去關?為什麼要叫我去關?雖然很順路,但她不是在問我的意願,而是在要求,是變相的使喚,她不會預料到我會拒絕她。 我看著她眼角的笑,心中千百個不願意,但依然說了好,並盡可能以最快的速度離開辦公室。 果然,「她為什麼不自己走去關?」「為什麼要叫我去關?」真的就是爛問題,完全無助於事,而且讓我心情很差。 「可悲的是,在遭逢沮喪或某種挑戰時,一般人往往先產生負面和防衛的反應,這時最先出現腦海的,會是錯誤問題。」 「就算我們真的是受害者,情緒也似乎很正當,但是『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