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國文】孟子〈王道之始〉重點詳述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以 凶年救災 為例,向孟子詢問:「為何我比別的國家更盡心盡力治國,國家卻沒有更加富強呢?」 我覺得很好笑,梁惠王這段話很像情侶吵架,可能女孩在氣男孩總是不接電話,於是男孩就試圖安撫女孩,帶她去吃甜點,跟她道歉說自己不是故意不接電話,只是不習慣開響鈴。然而,就算這次女孩成功被安撫,氣也消了,但往後的日子裡,兩人的關係還是沒有變更好。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最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女孩真的只是在氣男孩沒接電話那麼簡單嗎?女孩氣的是男孩的不在乎,以及擔心男孩可能出了意外。但男孩不懂,就算女孩已經告訴男孩好多次自己生氣的理由,男孩還是不懂這有什麼好氣的。 根本的問題沒解決,還是會再吵架,循環往復吵著相同的事。想要不吵,可以假裝不在乎,但壓抑的情緒總有一天會爆發。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根本解決問題,不管根有多難治、把問題攤開來討論有多難堪,治根才是長久之道。 所以梁惠王錯在「 治標不治本」 ,卻以為自己用盡心力,殊不知這個糧荒,只是腐根分支中的其中一支壞葉,讓人民有得吃但還是沒有讓土地長出食物,解決了糧荒,土地卻依然貧瘠, 民不得自給自足,糧荒總有一天會再次發生。 那麼土地為何會貧瘠?因為這是「戰國」時代,顧名思義一直在發動戰爭,人民沒能隨著季節栽種植物,沒有「對時」的結果,就是沒有稻糧、沒有木材、沒有肉可吃。 孟子深知這個道理,但孟子不能直批梁惠王:「都是你,都是你,一直發動戰爭,所以才會有糧荒!」孟子得顧及他人顏面,尤其對方還是高高在上的君王。然而,戰爭有錯在先,不能不提及戰爭所害甚大,於是孟子繞了個彎,先不說戰爭的不好,反而是以 梁惠王好戰 來比喻。 ❗生難字詞: 河:黃河 加:更加